我是2002年從沙市區人事局調到街辦工作,此后一直在街辦工作至今,主要負責過武裝、綜治信訪維穩、拆遷等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基層最前線,各種酸甜苦辣應該說是五味俱全。在基層工作,我認為要學會如何看待四種關系。
一、學與做的關系
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我們的黨就是一個從學習起家的黨,學習歐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學習中華和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才逐步從一條小漁船上走出來,發展成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處理好學與做的關系:一是要把理論學習放在首位。對黨的科學理論、大政方針、紀律規矩要做到學習再學習。這并不是大話、空話,我們這些在基層一線的工作者,崗位平凡,但使命不凡。黨的大政方針最終是通過我們傳達、落實的,而我們面對的情況是:社會思潮、價值取向的多元存在。怎么統一思想?怎么凝聚人心?在基層貫徹落實黨的大政方針,首先要做到的是打鐵必須自身硬,只有自己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學懂弄通,才能去教育、引導、服務群眾。在社區講黨課的時候,我就遇到過,有些普通黨員、群眾對黨的大政方針了解得很深,也很透,特別是對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規定更是倒背如流,所以如果我們不加強學習,在面對這些群眾的時候就很可能會出洋相、鬧笑話。二是要時刻不放松業務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在你工作的領域成為行家里手,必須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我長期負責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對學法、守法、用法這一塊感觸很深。整個基層的信訪維穩工作,這幾年,不管是從政策還是方法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貫穿其中的就是法治思維的逐步轉換和實踐。雖然當前,基層信訪壓力依然很大,但只要這個轉換一旦完成,信訪問題就會變為信法問題。實際上,分析之前的信訪案例,很多都是不知法、不依法、不遵法造成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對業務的學習是形勢所需、工作所需,我們有時候面對信訪對象,他們對國家的法律、地方的法規、條例,領導的講話等等的熟悉程度,有的甚至超過了專業的律師,所以,我們絲毫沒有放松業務學習的理由。三是要學會向人學習?;鶎庸ぷ?,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但偏偏人的工作又是最難做的工作。對上,黨委、政府的部署和行政命令、領導的要求這是硬杠杠我們必須執行,對下,社區是自治組織一無編制二無級別,群眾更是不會在乎你是個副科還是正科。那么,工作如何開展?我剛開始到街辦工作的時候就有很大的疑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向有經驗的老同志學習,向社區的書記主任學習,向普通黨員群眾學習。甚至也要抱以學習的心態,向信訪對象學習,為什么現在組織鍛煉干部要強調幾個“一線”,其中一個就是信訪維穩一線,在與信訪對象“斗智斗勇”的過程中,真是一個能夠迅速學習和鍛煉的過程,這一點我體會尤其深刻。
二、生活與工作的關系
有一部電影叫《忠誠與背叛》里面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臺詞,也是馬克思的名言:“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我雖然只是一名基層的工作者,但也十分認同這一句話。
我負責的信訪工作,要直接面對廣大群眾。勝利街道又是一個信訪人員基數大、矛盾集中,群眾訴求多樣、情況復雜的街道,“抓早、抓小、抓細”,“積極預防、及時發現、有效控制、妥善解決”是我們的工作思路,每年化解矛盾400余起,成功調處化解率均在95%以上,相當于平均每天化解一起以上矛盾問題,做到了矛盾不出社區、街道。
同時,我還兼任兩個拆遷指揮部的副指揮長,“起早貪黑”這四個字可以用來概括我在拆遷工作中的狀態,2016年下半年負責太師淵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以來,幾乎就沒有過雙休日和準點的下班時間。每天上班,最早一個到達辦公室,每天下班,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雙休日和節假日也經常出現在自己的崗位上。即便是回到家里,也是時刻待命,一有新的或者突發事件出現,第一個到場。同事給我總結的征地拆遷“理”、“情”、“勤”拆遷工作“三字經”,正是通過念好這“三字經”,2016年,太師淵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簽約444戶,簽約利率91%。2017年,章華臺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僅用3個月就簽約 559戶,簽約率86%,居全區第一。
以上兩組數據和事例的列舉,并不是我要表現自己有多優秀,我想說的是,這就是很多基層工作者的常態,工作一茬接一茬,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虧欠,在基層工作沒有一顆大心臟是不行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年輕的時候都是豪情壯志,想要干一番大事業,想要揚名立萬,但現實是,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在基層工作更是如此,絕大部分同志都在不為人知地默默地為我們整體的事業而辛苦付出。但每一個人的一點點努力匯聚到一起就成了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身為這其中的一員,身為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我是幸運的。
三、小善與大善的關系
很多剛開始接觸我的同事還有群眾、信訪對象,覺得我說話辦事太有侵略性,不好打交道,但是熟悉后對我的看法又有個360度的大轉彎,覺得老肖同志還是個不錯的同志?;鶎庸ぷ髑ь^萬緒,情況紛繁復雜,這些年來的基層工作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要想做一個好官,就不能做一個“好人”。對此,我總結有三點:一是要敢于堅持原則。1+1就是等于2,沒有別的答案。在基層工作,的的確確有時候會面對一些不講道理,一哭二鬧三上京的群眾,怎么辦,如果你一再退讓,好話說盡反而起到反作用,這個時候該拍桌子打板凳就得使勁拍,只要你是依法依理,他理虧自然要敗下陣來。我也遇到過信訪對象告我狀,說我罵人說臟話。我倒以為:要是在基層工作,不會“罵娘”的基層干部,肯定不是合格的基層干部。當然,“罵娘”是要打上引號的,我并不是引以為自豪,而是要說,在是非面前,在原則面前,不能低頭。二是要敢于得罪人?;鶎庸ぷ鞯米锶嗽谒y免,有時候甚至是得罪上級。有一次上級部門十點多鐘打電話通知就某某某事項交一篇調研材料上去,要求下午一點交。雖然基層對很多情況都很熟悉,但是一篇調研材料也需要收集數據和案例,給這么短的時間,只能是應付甚至是作假,當時我就堅決給頂了回去。面對這種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如果最接地氣的基層不去堅決發聲抵制,那么如何期待作風好轉呢。三要有真感情。我們接到工農片區很早就進行了拆遷改造,聶某某的房屋屬于該項目拆遷范圍。由于拆遷后五年未回遷,到處借住及打住,心理焦慮,患上心臟疾病,曾一度走上上訪路。多次來區赴市上訪,要求解決家庭生活困難,同時對房屋拆遷要求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我們便不厭其煩地多次深入到信訪人打住的地方,關心、走訪、慰問了解家庭實際困難。聶某有一個智障女兒,長期靠服藥穩定病情,聶某和老伴均為企業退休人員,收入較低,家庭醫療支出較大。了解這些情況后,我們及時按照政策規定為其女兒辦理低保,臨時救助等,籌措資金給予一次性解決特困幫扶資金,信訪人被我們的真誠所感動,主動簽訂息訪罷訴協議書。
在實踐中,不止是上述一起這種信訪案例,還有很多信訪事件的化解,以及其他群眾工作,想要做好都是一個道理。群眾的素質有高低之別,情況也千差萬別,但用真情和耐心細致,關心他們的生活疾苦,尊重他們的人格,真正把群眾當親人這是做好基層群眾工作不變的真理,但也要注意、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去引導、教育群眾,把原則、規矩也要擺在前面,“雙手”用勁才能事半功倍。
四、得與失的關系
“體制內”講得與失,無非是官職大小、級別高低。但基層的“天花板效應”是客觀事實,也不容回避。孫中山先生講,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跳出級別看級別,跳出官職看官職,或許更為坦然。有句話也常常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倒認為,我的基層工作經歷是一個不斷獲得的過程,一是得到了領導同事們的認可,就好比現在,2017年我獲得了荊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今年又獲得了十佳實績干部,這說明只要認認真真做事,腳踏實地一定會得到認可。當然,哪怕沒有評上這個榮譽,只要我的工作能夠為集體的事業起到應有的助力,這就算是得,獲得感就有了。二是得到了群眾們的贊許。走在街上碰上熟悉的拆遷戶,他們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遞上一根煙,很小的事情,但成就感也就在此時突然感受到了。以心換心,以誠換誠,只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些事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記住你、感激你。三是得到了一方發展的喜悅。我所負責拆遷的區域,今后也許就是繁華靚麗的鬧市區,以后走在這片街上,我可以吹牛這片地是我拆出來的,當年是如何費盡辛苦加班加點,不求人們記得,但求對得起當下這個崗位和職責。
最后我想以一副對聯作為發言的結束語:“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br/>
上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