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作為一名答卷人,面對中心城區“五個交織”,我帶領一班人圍繞“魅力城關鎮、重要增長極、統籌示范區、智能新社區”,凝心聚力抓黨建,一心一意謀發展,化解矛盾保穩定,強力作為上水平,在矛盾與挑戰中取得新業績,在調整與轉型中取得新突破,在改革與創新中謀求新跨越。
一、工作實績
(一)嚴中強基,黨建領航聚焦新時代
一是邁步新時代,學習踐行新思想增活力。本人帶頭作輔導報告11場,全鎮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二是吹響新號角,“整縣推進”建設新工程增實力。抓軟弱渙散村整治,制定糖鋪子村整頓轉化方案;投入1870萬元用于太平橋、德勝垸、柘樹垸村、歇金臺社區黨組織的陣地建設,選拔村居后備干部24名,整合黨支部16個,發展黨員84名。三是緊貼新常態,從嚴治黨適應新形勢增定力。從嚴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在大數據核查工作中,涉及問題線索5962條,查實1410條,干部群眾主動清退違規資金21.45萬元。
(二)穩中求進,工業經濟取得新質效
在全球經濟脫實向虛、經濟下行、數據下滑、盈利能力下降的趨勢下,全鎮工業挺住了脊梁,抵抗了風險。一是總量在增。完成國稅23156萬元,地稅6565萬元,合計入庫稅金29721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8862億元,工業稅收約6968萬元,同比增長15%。二是服務在優。全年為鑫蓋包裝、高揚實業等9家企業爭取縣域調度資金4600萬元。解決了13個企業的債轉股、改擴聯、小進規遺留問題,推動兩化融合、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三是質量在變。一期投資5000萬元的宏聚電子項目即將進入生產線調試階段。投資5000萬的高揚實業完成了從建材到電子集成電路的艱難轉型。
(三)美中有新,鄉村振興提升新動能
興產業、美環境、活文化、醇鄉風,城鄉融合、以城帶鄉、繞城發展、為城生產、融城生活、入城工作。一是興產業強筋骨。望月葡萄、西流桃園、天河柑桔、草莓園等休閑體驗采摘園人氣指數逐年攀升,近郊采摘達到8.2萬人次。二是興文化強內涵。木天河田園綜合體展示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烙上鄉愁記憶,農家飯記住本地味道,休閑采摘體現農事情趣。外婆飯、林下雞、跑跑豬、生態米、稻田蝦集約山水自然元素,十佳文明戶、最美松滋人、孝順好兒女綻放淳樸鄉風。三是興設施強基礎。投入1580萬元打通長磨線連接主路網,融入大城區,投入680萬元完成火車站至宜都斷頭路修復升級,投入近1000萬元提升城北木天河鄉愁小鎮,秀色木天河、城市后花園躍然于世。
(四)優中有特,城市社區鍛造新品牌
社區建設堅持硬建設與軟實力并重、微創新與老品牌并重、小社區與大舞臺并重、依法治居與居民自治并重,亮點紛呈。綠色低碳社區讓人感受簡的厚重,簡約方式出行、節約高效利用;人文陽光社區讓人感受愛的溫度,三社聯動實現鄰里守望;五城同創讓人感受美的細胞,新老城區更加協調;五微滲透讓人感受善的力量,人與城市更加和諧。林園365服務、杏花村四點半課堂、青峰山格格媽媽、玉嶺家政、15分鐘生活服務圈、歇金臺梁家嶺“黨員之家”、杏花村“百字墻”、謝家渡“德善苑”等品牌建設得到了居民的積極參與和高度肯定。
(五)難中求解,雙征會戰收獲新成果
用雙征力度決定城市的高度,雙征的強度決定項目建設的速度,中心城區首位度決定城市的聚合度,在宣傳政策中堅持標準,在以拆促征中抓住重點,優化服務中贏得民心,創新方式中爭取主動。實行以指揮部為主向鎮村為主轉變、以正面引導向“一表見全組”轉變、以一步上樓向貨幣化轉變、以思想工作向多元化方式轉變,推動六個村居整村推進。截止目前,共完成征收房屋1370戶,征收土地7418畝,遷移墳墓5139座,房地墳均已完成總任務的98%以上,貨幣投入量達13個億,做到依法雙征、陽光雙征、和諧雙征。
二、工作體會
(一)把堅定信仰變為站位信心作前進動力
在鄉鎮工作27年,經歷5個鄉鎮的磨礪,堅持理想信念大如天,牢記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持扎根基層,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堅持實干體現價值,舞臺展示追求,小我成就大局,始終做到三個正確對待:
1、正確對待得失。在鄉鎮基層工作意味著奉獻付出,意味著堅守和淡泊,意味著信任與力量,因此我不管在鄉鎮工作還是在雙征一線,始終理想信念堅如磐石,工作動力仍如泉涌,基層熱情勇立潮頭,自我加壓勇于擔當,始終做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勇者;做一個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智者;做一個逆風飛揚、堅守信仰的強者。
2、正確對待困難。干部面前有困難,困難面前有干部是我的態度。他強我更強,清風拂山崗,他橫我更橫,明月照大江是我的達觀。一路風雨兼程,始終在路上是我的淡定。正因如此,在“五個交織”中解困難做自己。
3、正確對待崗位。書記只是一個稱呼,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更大的挑戰、更強的擔當,意味著組織的信任、人民的期盼,更是一個地方的重托。書記崗位是一個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平臺,守位置不會贏得尊重,混日子不會贏得認同,守攤子不會贏得地位,低到塵埃做人,高如山崗定位做事。
(二)把群眾的需求變為工作要求是公仆本色
金碑銀碑不如群眾的口碑。政績實績都是需要人民認可的業績,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為本,以民本為基,是干出實績的基本遵循。
群眾的小事就是大事,體現在具體事上。市民中心拆遷戶羅中香在年前配合市政府雙征之后,無地無保險無工作,一家五口人,人人有病,其中八十歲以上兩個老人都是癌癥,生活艱辛,多次上訪,要求解決其困難,我們千方百計在楊家沖社區為其老公找到綠化保潔工作,在市雙十條控管許可范圍內改建了四十平米小屋解決兩老居住問題。大年三十晚上,羅中香給我發了一條祝福短信,那時我覺得有一種幸福叫感恩。
群眾的難處就是我的痛處,體現在關鍵點上。市殯儀館遷建市垃圾處理廠擴容,周邊老百姓十分敏感,我們調查研究未雨綢繆,搬遷與治理相結合,內在科技轉型與外圍隔離并重,依法治理與人文引導兼顧,并形成了長效機制,避免群體事件。
群眾有呼聲我們就應該發聲,體現在群體面上。涉軍群體是一個比較活躍的群體,我鎮共有下崗轉業志愿兵55人,占全市40%。雖然有屬責單位,但屬地統籌發力不推諉,面對面、點對點、實打實的交流之后,解決他們就業的共同訴求,與屬責單位一道籌資金、找崗位、促管控、穩大局。
(三)把對上擔當與對下負責統一求完美實績
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掌握民情,才能干在實處再出實績。
1、在戰略定位中找到位置。針對市委兩先目標、兩市戰略、三城打造、四驅驅動,我們定位城關鎮為魅力城關鎮、重要增長極、統籌示范區、智能新社區。具體途徑為謀劃生態立鎮,建設經濟強鎮,打造中心鄉鎮,構建和諧名鎮。
2、在調查分析中謀定后動。雙征是天下第一難的事,近幾年來,我們雙征近5000戶,向市交地近2萬畝,遷墳近萬座,推進了六個村居鎮村(居)推進,把新型城鎮化的定位與拆遷戶的內心需求進行綜合平衡,重新測算成本,橫向覆蓋,縱向對比,完成從一戶一基到一步上樓,再到貨幣化方式的根本轉變。掌握了主動權,打通腸梗阻、打破焦灼狀,趟過深水區,實現零事故、零糾紛、零上訪。
3、在爭取政策中補齊短板。社區干部和網格員工資待遇比較低,流動性比較大,招考100人,不足30人留下,176人服務于中心城區近20萬人,既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更要待遇留人,在稅收分成體制改革之后,我們向市委市政府爭取“費隨事轉,責隨權走”,服人心,定大局、穩保障。
4、在實績考核中爭先進位。新江口在松滋市績效考核中連續12年位列優秀,我們堅持領導帶頭實干為一種習慣,人文關心為一種力量,對干部考核成為一種導向,把年頭計劃變為每日行動,積跬步以成千里。把宏觀決策變為每項責任清單,積沙成塔。把執紀監督問責變為每個干部自覺行動,九牛爬坡,個個出力。讓不作為成為一種恥辱,讓慢作為成為一種自責,讓快作為成為一種導向,全鎮上下中流擊水進,浪遏飛舟迎,揚帆遠航行。
鉛華洗盡,夢想依然。激情擁抱新時代,鏗鏘邁上新征程,在奮斗中尋求幸福,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永遠在路上。